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app2();

read2();

(卷三)《天下无魔》开篇语

我还会继续写吗?

会。

因为在我生活中有大把的“空白”时间。比如,长途航行,除了用一两个小时假寐,一两个小时看片,除此我还能干吗?我几乎每个月都有这样的旅行,至少两个月有这样一次往返。

不旅行的时候,我不搓麻将,不玩电游,现在连美剧也很少看。我不能晚上回到公寓后倒头就睡,我需要有一个和朋友交流的空间,而现实中的朋友不可能召之即来。

网络是我的心灵之友,非常忠诚,召之即来,呵呵,说不客气,也能挥之即去。它使原本很苛刻的现实场景、人际关系变得随我所愿,这是一种很好很轻松的环境。

网络书写是我和心灵朋友互动的绝佳场所,它不同于酒吧、咖啡馆或者任何一个夜场。我很喜欢网络书写后的非凡热闹和瞬间就归于平静。

我为什么要继续写?

一般来说,老了,行将就木,对一生的感慨颇多,才回忆,才记录。

“写回忆录”是老人聊以自慰的游戏。

我则不然。

我以为,新鲜的记录才是可靠的记忆,原汁原味。等老了,多半带有宿命色彩,模糊暗淡的过去,语焉不详的记录,似是而非的判断,这样的记录不靠谱,不做也罢。

而一个人的一生不做记录,等于白活,尤其那些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每一段经历、每一个人物也许都是一个好故事,为什么不说给更多人听?

我还有一个观点,对社会现象的真实描摹、如实记载,不能靠史学家。史学家大都有政治背景,他们的御用色彩太浓烈,不可能产生惟妙惟肖的“风俗画”。只有小民,通过“市井写生”,才能看到真实的社会图谱,以及史学家不屑一顾的底层生活、社会旮旯。中国历史上的《红楼梦》《金瓶梅》即是如此。欧洲的文学巨著大都有“以小见大”的史学价值。

我曾经有过一个纠结:过去,因为科技不发达,只能依赖文字记载。如今什么样的记录手段都有,文字还有必要吗?后来,我自我解答了这一疑问,因为我在写网络故事的时候深深感觉到,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因素是所有数码记录所达不到的。文字之“细”,深入灵魂;插叙插议,可见作者的人生态度。也可以说,数码记录恰恰是平面的,文字才是立体的。

一个立体的、可供咀嚼的细节,对于未来,也许能让一个学者钻研一辈子。


页面连接:http://www.cy-99.com/view_0_i4qi9/2i24919r.html

新笔趣阁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封神小说网闪爵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